一、阻塞与非阻塞
通常的,对一个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设备, 有两种工作方式:阻塞与非阻塞。所谓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, 当试图对该文件描述符进行都写时,如果当时没有东西可读,或者暂时不可写, 程序就会进入等待状态,直到有东西可读或可写为止,而对于非阻塞状态, 如果没有东西可读, 或者不可写, 读写函数马上返回, 而不会等待
二、阻塞与非阻塞方式的做法:
一种常用做法是:每建立一个Socket链接时, 同时建立一个新线程对该Socket进行单独通信(采用阻塞的方式通信)。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,并且控制起来也很简单, 在链接数较少的时候非常有效, 但是如果对每一个链接都产生一个线程,无疑是对系统资源的一种浪费, 如果链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
一种较高效的做法是:服务保持一个Socket链接列表, 然后对这个列表进行轮询, 如果发现某个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读时(读就绪),则调用该socekt链接的相应读操作;如果发现某个socekt端口上有数据可写时(写就绪),则调用该socket链接的相应写操作;如果某个端口的Socket链接已将中断, 则调用相应阿析构方法关闭该端口。这样能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, 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
三、非阻塞式的核心优势
传统的阻塞式IO, 每个链接必须要开一个线程来处理, 并且没处理完线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, 居于反应器模式,用于时间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, 所以可以利用线程池来处理。事件来了就处理, 处理完了就把线程归还。而传统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线程池来处理,假设当前有10000个链接, 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个线程的线程池就搞定了,而传统阻塞方式就需要开10000个来处理。如果链接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。非阻塞式核心有时就在这里
四、非阻塞式的核心优势分析
为什么会这样,下面就对他们做进一步细致具体的分析: 首先,我们来分析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哪里。在链接不多的情况下, 传统IO编写容易方便使用。但是随着链接数的增多, 传统IO就不行了。因为前面说过, 传统IO处理每个链接都要消耗一个线程, 而程序的效率当线程数不多时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增加, 但是到一定数量之后, 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减少。这里我们的出结论,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于不能处理过多的链接 然后, 非阻塞式IO的出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瓶颈。而非阻塞式IO是怎么实现的呢?非阻塞式IO处理链接的线程数和链接数是没有联系的,也就是说处理10000个链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个线程, 你可以用1000个也可以用2000个线程来处理。因为非阻塞式IO处理连击是异步的。当某个链接发送请求到服务器,服务器把这个链接请求当作一个请求"事件",并把这个"事件"分配给相应的函数处理。我们可以把这个处理函数放到线程中去执行,执行完就把线程归还。这样一个线程就可以异步的处理多个事件。而阻塞式IO的线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请求上了
五、总结
阻塞式IO 1 优点: 编写容易方便使用 2 缺点: 处理每个链接都要消耗一个线程,当线程达到某个数目时,程序的效率会降低; 当链接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
非阻塞式IO 1 优点: 解决了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于不能处理过多的链接